连接螺栓数量的计算 F-抱箍与墩柱间的较大静摩擦力; N-抱箍与墩柱间的正压力; f-抱箍与墩柱间的静摩擦系数。 而正压力 N 与螺栓的预紧力是对平衡力,根据抱箍的结构形式,假定每排螺栓个数为 n,则螺栓 总数为 4 n,若每个螺栓预紧力为 F1,则抱箍与墩柱间的总正压力为 N=4×n×F1。 对于抱箍这样的结构,为减少螺栓个数,可采用材质为 45 号钢,直径 30mm 的大直径螺栓或 M27 高强度螺栓。但采用 M27 高强度螺栓有两个缺点:一是高强度螺栓经过一次加力松弛循环 后一般不能再用,这与抱箍需多次重复使用的要求不相符;再次安装抱箍时需更换新螺栓,加大 了投入;二是市场上没有 M27 高强度螺栓,必须到专门的厂家购买,不能满足随时更换的要求。 因此,一般均采用材质 45 号钢的 M30 大直径螺栓。每个螺栓的允许拉力为[F]=As×[σ] 式中 As ―螺栓的横截面积,As=πd2/4 [σ]―钢材允许应力。对于 45 号钢,[σ]=2000kg/cm2。 于是,[F]=[σ]πd2/4=2.0×3.14×32/4=14.13 t;取 F1=14 t 钢材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为 0.3~0.4,取 f=0.3 抱箍与墩柱间的较大静摩擦力为 F=f×N=f×4×n×F1=0.3×4×n×14=16.8n 若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为 G,则每个抱箍承受的荷载为 Q=G/2。 取安全系数为λ=2,则有 Q=F/λ即 G/2=16.8n/2;n=0.06×G 故可取 n 为整数。 抱箍与墩柱间的较大静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即 F=f×N 式中 可见,抱箍法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农网改造钢芯铝绞线1000抱箍 热镀锌性能优越,抱箍的结构形式 抱箍的结构形式涉及箍身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 4.1.1 箍身的结构形式 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这是个基本要求。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圆,各墩柱的 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应各种不圆度的墩 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即用不设加劲板的钢板作箍身。这样,在施加 预拉力时,由于箍身是柔性的,容易与墩柱密贴。 4.1.2 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 抱箍上的连接螺栓,其预拉力必须能够保证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能可靠地传递荷载。因此,要 有足够数量的螺栓来保证预拉力。 如果单从连接板和箍身的受力来考虑, 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 上较好布置成一排。 但这样一来, 箍身高度势必较大。 尤其是盖梁荷载很大时, 需要的螺栓较多, 抱箍的高度将很大,将加大抱箍的投入,且过高的抱箍也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只要采用厚 度足够的连接板并为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 一般均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布置成两排。 这样 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也证明是成功的。因此,抱箍采用如图 4 所示的结构形式。 墩柱较高时,支架庞大,需要巨额投入而且安装支架 费时耗力。*五,水中施工无系梁桥墩时,支架法很难用得上。由此可知,支架法施工虽然方便 灵活,但该法有其自身固有的缺点,在施工时尤需注意支架的稳定性、非弹性变形及地基沉降等 方面的问题。 4、抱箍法 其力学原理: 是利用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产生的较大静摩擦力, 来克 服临时设施及盖梁的重量。如图 3 所示。 抱箍法的关键是要确保抱箍与墩柱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以安全地传递荷载。